市长 王立学
一、2009年工作回顾
即将过去的一年,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,是我们抢抓机遇、加快发展、奋发有为的一年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市政府带领百万人民,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,深入实施“一个中心、四大基地”发展战略,全力以赴保增长、尽心竭力保民生、多措并举保稳定,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,走出了一条平稳较快的发展之路,圆满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。
预计到年末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8.4亿元,同比增长20.9%;一二三产比重为27 :24:49,其中二产比去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。全口径财政收入、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.5亿元、3.9亿元,分别增长27.4%、27.9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8亿元,同比增长16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00元、7200元,分别增长14.5%和8.1%。
(一)投资拉动成效显着
准确把握国家扩内需、保增长政策投向,及时谋划、启动一批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。全市整理储备项目260个,总量达480亿元;包装上报143个,争取国家支持32个,争得国家投资1.4亿元,拉动社会投资5.6亿元,争取的项目和资金相当一个地区的额度。农村“村村通”道路、病险水库加固、引松入五、五长变电等28个项目全部竣工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5亿元,同比增长41.9%。
“两区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,承载能力显着增强,均被评为省级优秀开发区,分别获得奖励资金800万元。
开展了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战,签约项目82个,总投资128亿元,其中超10亿元2个、超亿元12个。引进内资19亿元、外资3750万美元,同比增长30.3%和31.2%,受到长春市表彰奖励。
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103个,总投资156亿元,其中续建14个,新开工89个,完成投资75亿元。京粮集团米业加工和仓储物流项目、吉林德春米业加工项目、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31个项目进展顺利;长春英驰汽车转向节项目、浙江恒丰机械铸造项目、崟田环保科技等72个项目建成投产;华泽集团金六福成功整合榆树钱酒业,吉林茅酒厂启动生产,丰谷、吉久王酒业不断壮大,进一步提升了酒业基地的对外影响力。
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。开展党员干部包保企业活动,选派78名副乡局级领导干部到企业做联络员;搭建了银企对接平台,为17户企业争取贷款2亿元、贴息176万元;严格落实软环境23条规定,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,立案查处涉软案件9起,撤职或调整岗位13人,移交司法机关2人。中粮、四海、锦丰、冠利等骨干企业产销两旺,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步显效。全市规模工业增加9户,总数达到81户,列入省级成长型企业37户。规模工业产值实现46亿元,同比增长35.3%。全市民营经济总产值突破500亿元,同比增长29.6%。
(二)农村经济提质增效
按照工农并重以工促农、强市富民富民优先的思路,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。围绕增产15亿斤粮食目标,争取国家投资3.8亿元,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;争取奖补资金1000万元,实施赤眼蜂防螟、测土施肥、大垄宽窄行等五项增产技术,高产作物面积持续增加;加大了人工影响天气投入,完善了防雹网络,减轻了风雹、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;粮食总产达到54.39亿斤,实现了粮食生产全国“六连冠”目标。
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加快。争取专项资金2000万元、启动农发资金700万元、财政担保贷款2862万元,吸纳社会投资2亿元,新建省级蔬菜园区5个、机关创业园区1个、乡镇园区13个,发展日光节能、无土栽培温室、大棚4000栋,总数发展到3.4万栋,蔬菜产值实现25亿元。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。
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。加强了市场预警监测、品种改良、疫情防控工作,帮助养殖户规避风险。扎实推进牧业小区建设,新建小区150个,总数达到530个,规模养殖户达到7.1万户,牧业产值实现55亿元。
农机化水平显着提高。五棵树、刘家被列为国家级农机示范区,争取资金4200万元,引进世界领先、国内一流大型配套农机具63套。落实农机补贴7100万元,新增各类农机具2680台(套)。深松深翻整地14万公顷,争取省市补贴2000万元。
率先在全省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。破解了资金分配、粮库回购、特殊群体保护、产权转移等难题,上划粮库2个、出售11个、回购22个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。
惠农政策全面落实,兑现各项补贴资金6.3亿元。“普九”化债全面完成,化解债务5000万元。
乡容村貌整治活动扎实推进,180个村屯实施了标准绿化工程,红星乡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通过验收。争取资金6200万元,实施了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示范工程。
百镇建设工程取得新突破。五棵树镇、弓棚镇和刘家镇被省政府确定为试点镇,五棵树镇已争取贷款1亿元,为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全省棚膜经济、深松整地现场会,长春市防雹网络、园艺特产、林业现场会均在我市召开。
(三)商贸流通繁荣活跃
出台了《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规定》,在税费减免、市场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,推动了服务业快速发展。
规划了华昌文化广场、中心街商贸城、振北市场“三大商圈”以及中心街餐饮服务等“七个专业街区”。启动建设了“八大专业市场”。通过招商引资、市场融资等方式,总计筹措资金6.94亿元,建成了建材、煤炭、农机市场;废旧物资市场即将交付使用;振北、粮食、五金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;长春欧亚集团综合商贸服务项目正式启动。总投资1.2亿元的长春汉夏黄牛交易市场顺利完工。专业市场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平台。全市新增个体工商业户2230户,创办新企业145户,中小企业户数达到5.65万户。
家电下乡、摩托车下乡、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实,兑现补贴资金1337万元,拉动消费9000万元。“万村千乡”市场工程深入实施,建设农家连锁店240个。
强化了市场监管。开展了食品、药品市场整治行动,对“五小”行业进行了专项治理,加强了质量、计量监察,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。
(四)城市品位显着提升
围绕打造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,高标准、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。《榆树中心城总体规划》进入成果报批阶段,城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。
“安居房”、“洁净水”、“满意热”、“畅通路”等工程统筹推进。6个跨年棚改区段交付使用,新改造区段拆迁11万平方米,新建楼房40万平方米,回迁13万平方米;市区总计开发楼房102万平方米,村镇开发楼房8.4万平方米。
《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》启动实施,城市供水质量得到保障。争取国家投资7000万元,建成了五棵树江北污水处理厂,五棵树镇成为全省第一家有污水处理能力的乡镇。市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完工,二期18.5公里配套管网工程正在建设。
新建了新城区集中供热站,完成了老城区3个小区分户供热改造。治理超标锅炉62台,市区大气优良天数突破320天。民用压缩天然气一期工程建设完成,997户居民年末实现供气。
完成了市区承恩街南段道路改造;三盛路西段、环政路开工建设;新建农村公路480公里,“屯屯通”达到75%;榆山线新立段改造完成;改造危桥36座;榆舒铁路全线贯通,即将投入运营,全市人民多年夙愿得以实现。
加大了环卫设施投入。投资996万元,购置垃圾压缩车4台、清雪车4台、垃圾收集车200台,设置果皮箱800个。市区实现全天候保洁。
物业管理试点逐步铺开,4个旧住宅小区、10个新建小区、12个单体楼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。
新建了新城区公园、广场,完成了政府前路、新民大街立体绿化、老城区重点街路绿化补植工程,城区新增绿地41万平方米。
“培育榆树文化、铸造榆树品牌”工作全面展开,城市形象设计完成。
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成功,被命名为“吉林省省级卫生城市”。通过全市上下合力攻坚,市场秩序、交通秩序得到集中整治,占道经营、私搭乱建等行为得到集中清理,病媒生物防治、群众健康教育取得成效,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城市品位显着提升,吉林省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(五)社会管理全面加强
以“安全建设年”活动为载体,在安全生产、社会治安、信访稳定、交通秩序、疫情防控、食品和消防七个领域,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整治行动,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58处。
建立了信访稳定述职制度,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,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接访工作,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9%,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。
加大了“两抢一盗”和团伙犯罪打击力度,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6%,破案率达到90%。加大了“黑彩、黑班、黑车”整治力度,打击“黑彩”18起,销毁赌博机1348台;整治乱办班12个;查处非法营运出租车476台,取缔“黑车”59台。
强化市长公开电话职能,建立了市长公开电话与软环境投诉办理联结机制。公布书记、市长电子邮箱,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。
社区办公条件不断改善,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。
推进了政府机构改革,完成了机构撤并、职能优化、人员配置等改革任务。
实行了采管分离,政府采购不断规范,机关后勤服务水平不断提高。
以基层满意、群众满意、企业满意为目标,开展了创建“三满意”机关活动,实行了目标考核责任制,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。
(六)民生成果全民共享
本着集聚财力、积极而为的原则,大力改善民生。向上争取专项资金6.8亿元,保证了社会保障、社会事业、民生重点工程支出。全年改善民生累计投入25.4亿元,106项民生计划及政府承诺的12件实事全部完成。
制定了公平、公正的上岗机制,1639名事业单位改革待岗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,群众热切期盼、事关发展稳定的遗留问题逐步妥善解决。
着眼弱势群体住房难问题,筹措资金6000万元,发放廉租补贴2700户,新建廉租房3.8万平方米,相当于长春地区其他县(市)新建总和,813户困难家庭喜迁新居。整合社会资金7亿元,改造农村泥草房1.2万户。
投资3000万元,实施了40个村、66个自然屯、4.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。投资560万元,改造市区二次供水14处,新建管网7处,1万户居民供水难问题得到解决。
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637个、新增就业5298人,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73人,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。举办7场大型就业洽谈会,劳务输出42万人次,收入实现40亿元。
城镇职工养老、医疗、工伤、生育保险持续增加,城镇居民、新农合保险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。养老金结余突破3亿元,养老金、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。率先在大坡镇西山村启动新农保自费试点,338名60岁以上老人享受到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。
城镇低保和人均补差标准达到170元、160元;农村低保和年人均补差标准达到1200元、700元,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169万元。
投资3600万元,新建校舍2.3万平方米,维修校舍2.8万平方米,解除危房8400平方米。投资2400万元,建成了职教中心。高考600分以上达到117人,重点本科进线748人,一般本科3129人,三本以上5532人,创历史最好成绩。
争取中央投资1000万元,地方配套600万元,建成了标准化县级中医院。新建了20个标准村级卫生所、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开展了手足口、甲型流感、麻疹等传染病防控工作,妥善处理了5起外输和2起本地疑似甲型流感疫情。
实施“情牵新生命”优生优育促进工程,免费为8136名妇女待孕筛查,免费为3000名农村妇女妇科普查。
文体活动中心即将建成使用,影剧院重新修缮,农家书屋总数达到227家,建成各类文化大院50个,送戏下乡100余场,我市被评为“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县(市)”。
广播电视播出质量不断提高。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1.3万户,总量突破13万户,居全省县(市)前列。
开展了“法治文化节”、“送法下乡”活动,群众受教育面达到60%以上,我市被评为“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(市)”。
行政执法监督逐步深入,政务公开水平全面提升。办理人大建议32件、政协提案75件,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。
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档案史志、关心下一代、金融保险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。
我市连续四年荣膺“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”。
各位代表,回顾过去的一年,我市经济在挑战和考验面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。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,取得一定的发展成就,是因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完善发展思路,把投资拉动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;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;坚持是旗必夺、创优争先、埋头苦干。成绩的取得,是市委统揽全局、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协有效监督、大力支持的结果,是各乡镇街、各部门、各条战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、奋发有为的结果。在这里,我代表市政府,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人民和域外投资者、外来务工人员,向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各界人士,向公安干警、驻榆部队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榆树发展的同志们、朋友们,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,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来衡量,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。主要是:经济总量不大,工业门类单一,结构不尽合理;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,抵御灾害、稳产增产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;群众的需求越来越高,改善民生、维护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;社会管理仍很粗放,政府能力建设和职能转变需进一步加强。对此,我们将采取得力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
二、2010年主要任务
各位代表,明年是全面完成“十一五”规划、为“十二五”规划起步开局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。全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向好形势、国务院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》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,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。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,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条件,切实把工作重心集聚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上来; 集聚到扩大项目投资、增强发展后劲上来;集聚到建设重大民生工程、发展社会事业上来,奋力实现榆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。
根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,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:以党的十七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牢牢把握“加快发展、为民谋利、和谐稳定”主题,坚持 “一个中心、四大基地”发展战略不动摇,坚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不动摇,重点实施“五大工程”( 百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工程,乡村环境整治攻坚工程,西部新城规划、设计、建设工程,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程,占地137公顷的郊野公园建设工程),着力办好民生实事,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、农村城镇化、新型工业化进程,努力实现更高水平、更好质量的大发展和快发展。
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5亿元,同比增长21.3%。全口径财政收入、本级财政收入实现6.8亿元、4.8亿元,均增长25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0亿元,增长33.3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750元、7700元,增长13.2%和8%。
上述指标的确定,是对我市经济发展进行深刻分析基础上提出的,增长幅度较大,完成目标并非轻而易举。我们要牢固树立“拼、抢、创”意识,锁定目标、自加压力、负重奋进、埋头苦干,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。
(一)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提高农业持续发展能力
启动实施“百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工程”。在核心区建设以水利化、农机化、农艺化为重点的旱能浇、涝能排高产稳产示范田。精心抓好项目规划,争取国家立项投资。建设好“引松济卡”、松榆灌区泵站改造、旱田节水灌溉等10项大型水利工程,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。加快五棵树、刘家现代农机示范区建设,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,村级合作社总数要达到150个。继续推广赤眼蜂防螟、测土施肥、深松整地等增产技术,扩大优质玉米、水稻种植面积。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建设,完善基础设施,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正常年景下,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阶段性水平。
进一步加快蔬菜园区建设。大力推广群众认可、效益突出的温室大棚,新建国家级蔬菜园区1个、省级5个、长春市级10个、温室大棚5000栋。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,建立产地批发市场,确保产销顺畅衔接,蔬菜产值实现28亿元。
稳步推进牧业小区建设,新建小区100个。严格防疫检疫措施,加强科技服务,确保牧业安全。
全面启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提升”新农村建设工作,建设省级示范村37个、重点村100个。
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确保按期完成任务。着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,扶持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,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对农民的带动能力,增加农民收益。大力推广科学储粮技术,建设3万套标准化新型储粮仓。抓好惠农政策落实,取消防雹费,清理乱收费,坚决遏制农民负担反弹。
启动实施“乡村环境整治攻坚工程”。乡村环境整治是困扰我市多年的难题,要以创建“生态示范乡村”活动为契机,全面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战,对垃圾乱扔、占道经营、粪便污染等现象进行彻底整治,切实解决农村“脏乱差”问题。在行政执法局设立乡镇执法中队,协助乡镇开展综合执法工作。
(二)抢抓机遇扩大投资,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
牢固树立项目就是生产力、上项目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,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、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。
进一步加强“两区”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配套服务设施,推进“两区”晋档升级。五棵树开发区、环城工业集中区固定资产投资要分别完成50亿元、20亿元,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、18亿元;引进项目28个、13个;项目空间摆放达到1.5平方公里和0.5平方公里。
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战。根据世界500强、国内500强、行业百强和中直企业在全国的产业布局,采取叩门招商、以商招商、委托招商等办法,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。着眼中粮产业链,继续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,延长产业链条,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围绕现有企业做大做强,抓好存量产能扩张。加强与各地商会联系,积极参加东博会、农博会、厦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。成立攻坚推进组,落实攻坚责任,建立激励机制,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。储备项目130个,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55个,其中工业项目30个。
坚持“争商抢资”与“挑商选资”并重原则,做到高污染、高耗能的项目不引进,单纯以占地为目的的项目不引进,资源消耗高、效益低的项目不引进。
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紧紧盯住中粮二期上马、长春天裕产权转移、帝斯曼集团落户、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引进,力争早日开工建设。加快京粮集团米业加工、“榆树钱”工业园、德春米业、上海杰隆等项目建设,争取达产达效。
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,帮助企业规避风险。实施品牌带动战略,引导企业自主创新,推动产品换代升级,切实抓好节能减排,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。积极培育小企业,做大做强骨干企业,扶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规模工业行列。规模工业户数要达到91户,产值实现64亿元,同比增长40%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5亿元,同比增长37%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210亿元。
根据国务院出台的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若干意见》、《长吉图开发开放规划纲要》等政策,抓好对上争取项目工作。做好项目包装和申报,谋划启动一批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项目,在争取项目数量和资金上实现新突破。
(三)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,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
充分利用我市远离中心城市区位条件,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进一步提高“三产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。
构建现代零售商业体系。着力培育华昌文化广场、中心街商贸城和振北市场“三大商圈”,打造集人文景观、商业景观和休闲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商业中心。抓好长春欧亚集团综合商贸服务项目建设。
构建新型批发市场体系。按照谁投资、谁管理、谁受益的原则,加快振北、粮食、五金日杂批发市场建设,在中心城镇新建、改建特色农贸市场,逐步形成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功能齐备的城乡市场体系。深化供销社改革,发挥供销社作用。
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。依托铁路沿线,建设物流配送中心。引进大型物流企业,建设现代物流园区。
构建餐饮旅游服务体系。发展餐饮品牌连锁店,培育特色餐饮街区。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,推进五棵树湛江寺、老干江湿地旅游资源开发,启动“沿江一日游”。
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。引进哈尔滨商业银行,建立村镇银行分支机构;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主体,组建农村商业银行;与省市担保公司合作,签订联合框架协议,增强担保能力;增资扩股正兴融资公司,建立小额贷款公司,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解决民营经济、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。
(四)加快城市开发改造,提高城市管理水平
启动实施“西部新城规划、设计、建设工程”。在繁荣大街以西,大手笔、高标准规划建设“西部新城”。抓好规划设计,科学谋划布局。创新融资方式,加大基础设施投入。完成环政路、三盛路西段道路建设及绿化工程,拉开新城建设框架。
启动实施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程”。做到创城机构不撤、力度不减、劲头不松,力争3到5年时间实现创城目标。全面开展“清洁家园、整治环境、呵护城市”活动,在交通秩序、市场秩序、占道经营、私搭乱建等方面实行精细管理,形成“无缝隙、全覆盖、无空档、全天候”的管理格局。强化“门前四包”责任落实,巩固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。
启动实施“占地137公顷的郊野公园建设工程”。抓好公园的规划设计、平整土地、造林绿化等工作,整体工程3年完成。
加快老城区改造。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,启动西北街、站前小区等10个区段、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。完成承恩街、中心街北段、健康路东段、中心街商贸城至南洋商业中心步行街道路建设,实施工农大街、榆西大街稀浆封层、向阳路中修工程。抓好承恩街南段等15条街路绿化、补植、养护工程。
加强城市管理。扩大物业小区管理试点,着力解决旧楼区物业管理问题。规范出租车管理,强化公交车便民服务。建成垃圾处理厂,增加垃圾清运中转站、公共厕所数量,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。深入开展油烟治理,继续提升环境质量。成立路灯管理机构,加强亮化设施管理,完成榆树大街南北段路灯安装工程。抓好城市地下管网测绘、规划工作。
加快中心城镇建设,全面完成镇村规划。推进“百镇建设”工程,利用好扶持资金,加快基础设施建设。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功能,提高承载能力。
(五)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竭力为民办好实事
加快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。强化综合治税,努力增加财政收入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,厉行节约,反对浪费,压缩一般性支出,保证民生投入。
千方百计扩大就业。开发城镇就业岗位7200个,新增就业6000人。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,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、残疾人家庭、下岗职工、大中专毕业生、失地农民社保及就业问题。拓宽劳务输出渠道,促进农民就业增收。
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扩大养老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及城镇职工、居民、农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,探索规范、减化医疗费报销手续的新途径。抓好新农保自费试点,逐步扩大试点范围。
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标准。城市低保提高到180元,月人均补差提高到170元;农村低保提高到1400元,年人均补差提高到760元;大病医疗救助补贴提高到5000元,二次医疗救助提高到4000元。对农村五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,将符合供养条件的全部供养范畴。对部分城乡低保对象、优抚对象、五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给予全额资助。
大力发展社会事业。从校长选配、教师聘任、硬件改善、学校布局等方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。全面推进校舍安全、危房改造、薄弱校改造工程,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深入实施素质教育,对流动人口子女、留守儿童、贫困学生和后进生落实帮扶措施。成立职业教育发展集团,抓好对口升学,努力实现职业教育新跨越。
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、农家书屋、文化大院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,文体活动中心交付使用。积极开展文体活动,促进人民群众体质增强和文化繁荣。应用好城市形象设计成果。
加强广播电视工作,不断提高节目质量。实施双向化数字改造,完成广播电视硬盘播出工程。
强化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。积极稳妥推进医改,加强医德医风建设。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。
严格执行生育政策,完善利益导向机制,实行综合治理,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。
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,将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提高委主任工资水平,充分发挥社区在改善民生、管理城市等方面的职能作用。提高村支部书记待遇水平。按政策适时适度调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补贴。
各乡镇街、各部门都要制定民生行动计划,形成改善民生整体合力,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。
(六)全面加强社会管理,确保社会和谐稳定
继续开展“安全建设年”活动。落实生产安全、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、食品药品安全、公共安全、信息网络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,加强安全隐患整治,建立长效机制,确保无重特大事故发生。
进一步加大“黑彩、黑车、黑班、赌博机”打击、清理力度,严惩酒后驾车、交通肇事逃逸等行为。严厉打击暴力犯罪,努力做到命案必破、黑恶势力必除、“两抢一盗”必打,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强化信访工作。落实属地管理、积案包保、矛盾排查机制,及时主动处理信访问题,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。完善应急预案,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,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。抓好民族宗教、侨务外事工作。发挥市长公开电话职能,维护群众利益。
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,加强软环境建设,严肃查处涉软案件,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、乱作为、慢作为和无效作为等行为。
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启用政务大厅,建立 “一次告知、一口受理、统一收费、限时办结”并联审批流程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,提高网上审批能力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。
(七)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建设人民满意政府
新的形势、新的任务,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我们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,牢固树立为民执政理念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。
以开展“认识新变化、推动新发展”研讨活动为载体,进一步深化对市情、乡情、社情的认识,及时发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,研究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、新举措,精心编制“十二五”规划,为榆树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。
开展“机关效能建设年”活动,建立效能监察体系,严格落实问责制,以严明的责任导向、严厉的惩戒措施,推动各项工作落实。
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深入实际调查研究,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、工作措施应民而出、安危冷暖唯民而系,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。
深入推进“法治榆树”创建工作,加强依法行政,大力推进政务公开,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。
自觉接受人大法制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,诚恳听取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和老领导的意见,主动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。
市政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,继续承诺为民办好12件实事:
一是改造农村泥草房1万户;二是投资6000万元,实施涉及70个村、120个自然屯、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;三是投资890万元,改造农村危桥险桥45座;四是筹资1.3亿元,建设农村公路350公里;五是投资2800万元,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设施建设;六是启动实施10个区段、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;七是为600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补贴612万元,新建廉租房3万平方米;八是投资650万元,改造市区二次供水设施,解决1万户居民供水难问题;九是投资3亿元,建成吉林•榆树365现代生活馆(振北综合市场);十是启动榆树火车站功能改造及站前广场建设工程;十一是投资300万元,建成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;十二是继续安排事业单位待岗人员补聘上岗。